红色“A”字的意义追寻——《红字》女主人公海丝特形象解读
黄招琴
2008-10-25
发表期刊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ISSN1008-7346
卷号No.71期号:05页码:20-23+41
摘要《红字》是十九世纪美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中的典型代表。本文试图从《红字》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对爱情孜孜不倦追求的精神和海丝特思想道德发展的角度,去追寻霍桑追求人类人性解放的浪漫主义思想和神秘符号"A"字后面隐藏的真实意义,以便更好地解读海丝特.白兰这一女性人物的形象特征。
关键词纳撒尼尔·霍桑 海斯特·白兰 《红字》 A 意义追寻
URL查看原文
语种中文
原始文献类型学术期刊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library.ouchn.edu.cn/handle/39V7QQFX/101776
专题国家开放大学福建分部
作者单位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宁德分校
第一作者单位国家开放大学福建分部
第一作者的第一单位国家开放大学福建分部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黄招琴. 红色“A”字的意义追寻——《红字》女主人公海丝特形象解读[J].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No.71(05):20-23+41.
APA 黄招琴.(2008).红色“A”字的意义追寻——《红字》女主人公海丝特形象解读.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No.71(05),20-23+41.
MLA 黄招琴."红色“A”字的意义追寻——《红字》女主人公海丝特形象解读".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No.71.05(2008):20-23+41.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黄招琴]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黄招琴]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黄招琴]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相关推荐
福克纳文学作品中的南方意识
多元化价值取向下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困境与突破
终身学习理念下在职研究生教育新模式构建的研究
一个永恒深远的美国童话——评福克纳的小说《熊》
海明威——现代美国文学的神话
开放英语课堂“三助三导三促”教学模式新探——以福建电大宁德分校为例
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师话语的深层透视
生命意识的完美呈现——重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幻灭的美国梦——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象征意义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