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0世纪50年代土地改革的宪政意义
周安敏
2006-09-30
发表期刊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ISSN1009-1289
期号05页码:708-709+711
摘要民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是维护封建主义的根本经济制度,而与其紧密依附的民族资产阶级也顽固地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统治,使商品经济无法得到快速发展,宪政也难以产生。我国50年代的土地改革,彻底扫除了这一障碍,为宪政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土改 宪政 封建主义 资产阶级
URL查看原文
语种中文
原始文献类型学术期刊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library.ouchn.edu.cn/handle/39V7QQFX/110722
专题国家开放大学广西分部
作者单位广西广播电视大学 南宁 530022
第一作者单位国家开放大学广西分部
第一作者的第一单位国家开放大学广西分部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周安敏. 我国20世纪50年代土地改革的宪政意义[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708-709+711.
APA 周安敏.(2006).我国20世纪50年代土地改革的宪政意义.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5),708-709+711.
MLA 周安敏."我国20世纪50年代土地改革的宪政意义".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05(2006):708-709+711.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周安敏]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周安敏]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周安敏]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相关推荐
远程高等教育定向援助的启示和建议——以广西受援县级电大为例
农民远程教育动力机制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农民远程职业教育协调机制创新研究
大学核心竞争力研究分歧探源
开放教育宪法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思考
国内开放大学核心竞争力培育对策理论的缺陷研究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