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话语下纪念性恐惧景观神圣性地理想象建构过程研究——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例
郑春晖1; 王祎1,2; 钱莉莉3
2023
发表期刊热带地理
ISSN1001-5221
卷号43期号:8页码:1563-1574
摘要纪念性恐惧景观是人类珍贵的记忆遗产,但因灾难事件存在非亲历性和时空距离感,公众可能会对其产生负面的地理想象,纪念性恐惧景观的社会意义不断陷入困境,如何建构纪念性恐惧景观的神圣性成为重要的研究问题。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案例地,运用扎根理论探讨了媒体话语下纪念性恐惧景观神圣性地理想象的建构过程与机理。研究发现:1)网络媒体将南京大屠杀记忆扩展至更宽广的时空语境之中,叙述重点呈现由宏观历史向微观生命意义演变的趋势。2)国家及媒体通过命名规范、法律尊崇、象征物建构、仪式互动等方式,自上而下地将纪念馆建构为一个神圣的和平纪念地与新时代国家形象的传播地。3)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神圣性建构的过程中,纪念仪式扮演着联结主体、记忆与空间的重要角色。公众通过参与纪念仪式将自身与记忆场域和集体身份相连接,产生强烈的使命感与意义感。
关键词恐惧景观 南京大屠杀事件 地理想象 纪念仪式 神圣空间 集体记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DOI10.13284/j.cnki.rddl.003723
URL查看原文
收录类别北大核心 ; CSCD
语种中文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数字时代虚拟—现实空间旅游行为的交互研究:过程、机理与效应”(4227125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汶川地震家园重建和黑色旅游发展背景下居民地方感变化过程与影响机制研究”(4190117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纪念性恐惧景观负面地理想象的形成机理与空间效应研究”(41801135)
原始文献类型学术期刊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library.ouchn.edu.cn/handle/39V7QQFX/156958
专题国家开放大学湖北分部
作者单位1.广州大学管理学院(旅游学院/中法旅游学院),广州510006;
2.湖北开放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武汉430074;
3.浙大城市学院国际文化旅游学院,杭州310015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郑春晖,王祎,钱莉莉. 媒体话语下纪念性恐惧景观神圣性地理想象建构过程研究——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例[J]. 热带地理,2023,43(8):1563-1574.
APA 郑春晖,王祎,&钱莉莉.(2023).媒体话语下纪念性恐惧景观神圣性地理想象建构过程研究——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例.热带地理,43(8),1563-1574.
MLA 郑春晖,et al."媒体话语下纪念性恐惧景观神圣性地理想象建构过程研究——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例".热带地理 43.8(2023):1563-1574.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郑春晖]的文章
[王祎]的文章
[钱莉莉]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郑春晖]的文章
[王祎]的文章
[钱莉莉]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郑春晖]的文章
[王祎]的文章
[钱莉莉]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相关推荐
虚实融合旅游空间的人地互动与想象建构——以故宫深圳数字体验展为例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