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语文“课感”的培育
孟一帆
2015-09-15
发表期刊才智
ISSN1673-0208
期号26页码:163
摘要<正>一、"课感"的起源大凡语文教师在上完一堂师生行为互渗、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完成并获得颇多收获的令自己满意的语文课时,总会产生一种春风得意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一旦课堂某些环节出现失误、师生信息交流受阻或课堂教学目标没有如期实现,就会产生一种懊恼、后悔和失望的情绪。这种执教者课后(或课内)自我良好的感觉,我们不妨称之为"课感"。有"课感"的语文课往往令听者如闻仙乐,如沐春风,获得一种美的享受;相反,一节毫无特色、课
关键词大学语文 学者型 教学风格
URL查看原文
语种中文
原始文献类型学术期刊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library.ouchn.edu.cn/handle/39V7QQFX/66282
专题国家开放大学河南分部
作者单位新乡广播电视大学
第一作者单位国家开放大学河南分部
第一作者的第一单位国家开放大学河南分部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孟一帆. 浅谈大学语文“课感”的培育[J]. 才智,2015(26):163.
APA 孟一帆.(2015).浅谈大学语文“课感”的培育.才智(26),163.
MLA 孟一帆."浅谈大学语文“课感”的培育".才智 .26(2015):163.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孟一帆]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孟一帆]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孟一帆]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相关推荐
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美化”
浅析禅宗对诗歌意境理论发展的影响
缘系宝黛 情广天下——论《红楼梦》的“情本思想”
论《边城》中的“理想生命形式”
一种古代文学书籍查找装置
一种古代文学阅读装置
一种现当代文学教学装置
一种古代文学远程教育教学装置
从《论语》人物分析看论语派的复杂性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