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抗战话剧中的英雄人物塑造
阳雯
2015-04-08
发表期刊四川戏剧
ISSN1003-7500
卷号No.175期号:03页码:61-64
摘要重庆抗战话剧是中国话剧的黄金时期,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战背景成就了重庆话剧的辉煌,由于抗战话剧与抗战政治主题联系过于紧密,具有明显的政治功利性,研究界对重庆抗战话剧的艺术性缺乏更多研究。其实,重庆抗战话剧从初期发展到中后期,话剧艺术不断成熟,比如话剧英雄人物的塑造艺术,英雄人物身份塑造、性格塑造、行为塑造、人物对照等艺术手法,都体现出话剧家越来越成熟的表现手法。重庆抗战话剧在追求政治理想的同时,实现了话剧手法的逐渐成熟。
关键词重庆抗战话剧 英雄人物 表现手法
URL查看原文
收录类别北大核心
语种中文
资助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培育项目“重庆抗战话剧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PYZW03
原始文献类型学术期刊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library.ouchn.edu.cn/handle/39V7QQFX/67528
专题国家开放大学重庆分部
作者单位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第一作者单位国家开放大学重庆分部
第一作者的第一单位国家开放大学重庆分部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阳雯. 重庆抗战话剧中的英雄人物塑造[J]. 四川戏剧,2015,No.175(03):61-64.
APA 阳雯.(2015).重庆抗战话剧中的英雄人物塑造.四川戏剧,No.175(03),61-64.
MLA 阳雯."重庆抗战话剧中的英雄人物塑造".四川戏剧 No.175.03(2015):61-64.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阳雯]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阳雯]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阳雯]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相关推荐
阿瑟·米勒成名作《都是我的儿子》戏剧结构分析
作为一部观念电影的《日照重庆》
千重子与苗子——《古都》里的镜像人生
慕课众筹模式的运行机制与风险管控研究
《七月与安生》的女性主义镜像人物分析
电影《冬》的东西方哲学主题分析
电影《最后一站》的“圆拱式”结构
谁迫害了谁——品特《轻微的疼痛》中的角色关系探析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文学类网络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平淡”与“伟大”的诗艺——评重庆抗战话剧《雾重庆》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