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网络交往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廖文娜1,2
2014-04-30
发表期刊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ISSN1672-6138
卷号12期号:02页码:44-47+56
摘要采用网络交往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258名高职学生进行施测,探讨网络交往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网络人际关系是主观幸福感的积极影响因素;网络社交自我知觉、网络交往依赖是主观幸福感的消极影响因素。网络人际关系得分越高,个体精力越旺盛;网络社交自我知觉得分越高,个体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越低,感觉越紧张;网络交往依赖得分越高,个体精力越差,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越弱。网络交往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要从网络交往的关系层面、认知层面等进行细分。
关键词网络交往 主观幸福感 高职教育
URL查看原文
语种中文
资助项目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2013年度校级课题(1338)
原始文献类型学术期刊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library.ouchn.edu.cn/handle/39V7QQFX/70234
专题国家开放大学广东分部
作者单位1.广东广播电视大学;
2.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学生工作处
第一作者单位国家开放大学广东分部
第一作者的第一单位国家开放大学广东分部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廖文娜. 高职学生网络交往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02):44-47+56.
APA 廖文娜.(2014).高职学生网络交往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2(02),44-47+56.
MLA 廖文娜."高职学生网络交往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2.02(2014):44-47+56.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廖文娜]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廖文娜]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廖文娜]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相关推荐
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
微课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用效果的实证研究
气郁质纵向预测大学新生非恢复性睡眠的时间路径模型:心理韧性和感知压力的双向中介作用
大学新生心理冲突的特点和教育对策
大学生挫折应对能力、求助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新媒体时代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基于学习需求的视角
高职学生思想教育现状及工作策略
高职学生心理求助状况和教育对策
压力与心理资本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