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无锡社会教育对基层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启示
吴学峰
2012-10-01
发表期刊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ISSN1008-4207
卷号23期号:05页码:42-46
摘要20世纪20年代之后,为提高人口素质,挽救衰败的经济,以俞庆棠、高阳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在无锡创立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建立了多个民众教育实验区,发起成立中国社会教育社,开展社会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对当时的中国影响很大,形成了民众教育的"无锡模式"。无锡也成为江苏社会教育的策源地。当前,基层电大是地方推进社会教育最可依赖的中坚力量,民国时期的无锡社会教育在师资建设、科学研究、教育实践等多方面值得基层电大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民国时期 无锡 社会教育 基层电大
URL查看原文
语种中文
资助项目江苏省社会教育“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立项课题“优秀文化遗产传承与社区教育发展的关系研究——民国时期无锡社会教育及对基层电大的启示”(JSS-C-2012010)
原始文献类型学术期刊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library.ouchn.edu.cn/handle/39V7QQFX/82101
专题国家开放大学江苏分部
作者单位无锡市广播电视大学校长办公室
第一作者单位国家开放大学江苏分部
第一作者的第一单位国家开放大学江苏分部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吴学峰. 民国时期无锡社会教育对基层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启示[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3(05):42-46.
APA 吴学峰.(2012).民国时期无锡社会教育对基层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启示.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3(05),42-46.
MLA 吴学峰."民国时期无锡社会教育对基层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启示".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3.05(2012):42-46.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吴学峰]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吴学峰]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吴学峰]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相关推荐
杨绛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类述
异境的浮世绘——评骆以军的《脸之书》
高职院校文化品牌建设的探究与思考
叶落枫丹归故乡——试论陈西滢的乡土意识
论侯孝贤电影美学的隐性基因
苏青与杨绛民国经历的泛文本比较
万人如海一身藏——杨绛《洗澡》中的姚宓形象分析
五年制高职语言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论社区教育中现代文学课程的开发
乡土眷念与生命体认——论司马中原的小说《狂风沙》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