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上的精神家园——读萧红的《呼兰河传》
王小侠
2009-08-25
发表期刊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ISSN1008-777X
卷号12期号:04页码:15-17
摘要《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它以萧红的童年生活为背景,描写了呼兰河的被压迫者的悲惨生活。小说直接用场景结构小说,完全抛弃了客观描写,把抒情因素融入叙事文体,集中全力描写乡土人生画面,充满了田园韵味的抒情情调。
关键词萧红 《呼兰河传》 乡土人生 抒情情调
URL查看原文
语种中文
原始文献类型学术期刊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library.ouchn.edu.cn/handle/39V7QQFX/95909
专题国家开放大学西安分部
作者单位西安广播电视大学文法艺术教学部
第一作者单位国家开放大学西安分部
第一作者的第一单位国家开放大学西安分部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小侠. 废墟上的精神家园——读萧红的《呼兰河传》[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04):15-17.
APA 王小侠.(2009).废墟上的精神家园——读萧红的《呼兰河传》.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2(04),15-17.
MLA 王小侠."废墟上的精神家园——读萧红的《呼兰河传》".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2.04(2009):15-17.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小侠]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小侠]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小侠]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相关推荐
诗的构成与生命的关系
基于远程指导和角色扮演理论视野下的考核方式改革研究——以创新教学课程实操考核为例
浅议诗歌意象的运动规律
“应用写作”课考核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中国文化的美学审视三题
从《许三观卖血记》看余华写作风格的转变
浅析《日出》中李石清的悲剧命运
加拿大远程教育的网上教学及其启示
简论诗的意象运动
《红楼梦》与《金瓶梅》细节刻画比较点滴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