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和创新劳动
朱正国
2007-02-20
发表期刊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ISSN1004-1877
卷号No.123期号:01页码:44-49
摘要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与创造性劳动有着内在的联系。在马克思看来,工业化是重复劳动的扩展时代,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是作为附带因素被无偿吸收到资本当中的,它构成了相对剩余价值的来源。现代剩余价值论必须从重复劳动和创新劳动的划分框架加以发展。剩余价值的生产活动是由创新劳动引起的,随着创新劳动成果的推广,创新劳动转化为重复劳动,市场竞争均衡的结果是整个行业利润趋于零或零化,直至新的创新劳动打破市场市场均衡并引起新的一轮剩余价值生产活动。从石器到电脑,这种积累本质上是知识的积累或创新劳动成果的积累。现代企业制度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激励创新劳动,它是一种对重复劳动进行市场定价(决定于边际生产力)和对创新劳动进行间接定价(索取剩余)的一种制度安排。
关键词马克思 剩余价值 创新劳动 市场均衡 间接定价 积累
URL查看原文
语种中文
原始文献类型学术期刊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library.ouchn.edu.cn/handle/39V7QQFX/106228
专题国家开放大学广东分部
作者单位广东云浮广播电视大学 广东云浮527300
第一作者单位国家开放大学广东分部
第一作者的第一单位国家开放大学广东分部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朱正国.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和创新劳动[J].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No.123(01):44-49.
APA 朱正国.(2007).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和创新劳动.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No.123(01),44-49.
MLA 朱正国."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和创新劳动".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No.123.01(2007):44-49.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朱正国]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朱正国]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朱正国]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相关推荐
知识形态、产业分类与新经济统计
用“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分析两个“必要劳动时间”
理性文化——法治的文化生态环境
股份合作制——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有效的制度基础
企业是人自由发展的形态——企业存在逻辑的再思考
心理矛盾与心理健康
正确认识“一分为三”范畴——答坚毅同志
技术进步、工资增长下的经济增长模型——马克思利润率平均化数字模型的一个改进
广东温氏集团企业“和”文化精神的制度化研究
综合与创新——读李羽中的《新经济学》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