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刍议
季海菊
2006-10-30
发表期刊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ISSN1672-6049
期号05页码:102-105
摘要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两课”对学生提高理论修养和分析批判的鉴别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全球化和多元化思潮的冲击给以大学生为主要授课对象的“两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如何赋予“两课”以新的教学内容和模式,成为近些年普遍关注的课题。本文就2006年下半年开始的“两课”课程设置体系和要求的新变化,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结合工作实际,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手段
URL查看原文
语种中文
原始文献类型学术期刊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library.ouchn.edu.cn/handle/39V7QQFX/111779
专题国家开放大学江苏分部
作者单位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法政系 江苏南京210036
第一作者单位国家开放大学江苏分部
第一作者的第一单位国家开放大学江苏分部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季海菊.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刍议[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05):102-105.
APA 季海菊.(2006).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刍议.南京财经大学学报(05),102-105.
MLA 季海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刍议".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05(2006):102-105.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季海菊]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季海菊]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季海菊]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相关推荐
生态德育理论基础的追溯及探讨
心灵和谐:当代道德教育的新视角
多元化背景下现代教育价值取向的哲学思考
基于能力本位的项目化教学设计的向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的动态生成——以新媒体语境为视域
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危机特征、成因及干预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坚定中国文化自信
王阳明心学涵育时代新人的价值:“三重向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生态文明故事的理与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探索历程、成效经验与价值启示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