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世界中领袖人物形象的历史嬗变
王志刚; 肖尹宪
2006-07-15
发表期刊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ISSN1008-7508
期号03页码:9-12+82
摘要建国以来,在文艺方面尤其是影视剧领城中,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魅力十足的领袖人物形象,可以说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但从塑造完满的人物艺术形象方面来考量,由于领袖人物特殊身份以及政治意识形态的限制,在人物性格复杂性,情感丰富性、形象鲜明性等要求上,与一些典型人物形象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比照政治意识形态和艺术形态的关系,通过对一些影视剧领袖英雄人物形象分析入手,根据时代对艺术审美标准的要求,按照艺术规律对影视剧领袖英雄人物进行塑造,突破现存的局限,无疑会产生深远的美学意义。
关键词领袖人物形象 政治意识形态 艺术意识形态
URL查看原文
语种中文
原始文献类型学术期刊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library.ouchn.edu.cn/handle/39V7QQFX/113964
专题国家开放大学江苏分部
作者单位1.江苏南通广播电视大学
2.长春电影制片厂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志刚,肖尹宪. 艺术世界中领袖人物形象的历史嬗变[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3):9-12+82.
APA 王志刚,&肖尹宪.(2006).艺术世界中领袖人物形象的历史嬗变.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03),9-12+82.
MLA 王志刚,et al."艺术世界中领袖人物形象的历史嬗变".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03(2006):9-12+82.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志刚]的文章
[肖尹宪]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志刚]的文章
[肖尹宪]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志刚]的文章
[肖尹宪]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相关推荐
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
消解与重构经典:作为文学史写作的情结
文学史构建中文学经典的形成与消解
论建国后荧屏领袖形象的发展及其美学意义
论余华小说《兄弟》的叙事特征
由审父转向父性的召唤——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看余华小说的悲剧意识转换
一种基于旧智能手机控制智能家居的插头式手机架
一种基于旧智能手机控制智能家居的挂壁式手机架
一种基于旧智能手机控制智能家居的插头式手机架
价值和潜能:内蒙古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存量分析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