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友兰文化观的形上学内核——“别共殊” |
| 谷海英; 聂明玉
|
| 2005-07-25
|
发表期刊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ISSN | 1005-6378
|
期号 | 04页码:23-26 |
摘要 | 追寻冯友兰文化观演变和发展的历史轨迹可以发现,冯友兰关于文化观的所有真知灼见贯穿了一条一以贯之的思路,那就是“别共殊”,即区分“共相”和“殊相”,这是冯友兰文化观的形上学内核。横向的“别共殊”,冯友兰区分了“类型”和“个体”;纵向的“别共殊”,冯友兰区分了“不变的道德”和“可变的道德”,前一种区分,提供了如何解决中西文化差异的途径和方法;后一种区分,告诉我们推进文化现代化的同时应该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
关键词 | 冯友兰
文化观
别共殊
|
URL | 查看原文
|
收录类别 | 北大核心
|
语种 | 中文
|
原始文献类型 | 学术期刊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library.ouchn.edu.cn/handle/39V7QQFX/114298
|
专题 | 国家开放大学河北分部
|
作者单位 | 保定广播电视大学;保定师范专科学校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谷海英,聂明玉. 冯友兰文化观的形上学内核——“别共殊”[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23-26.
|
APA |
谷海英,&聂明玉.(2005).冯友兰文化观的形上学内核——“别共殊”.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4),23-26.
|
MLA |
谷海英,et al."冯友兰文化观的形上学内核——“别共殊”".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04(2005):23-26.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