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学思考
李海艳
2004-12-30
发表期刊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ISSN1008-6021
期号04页码:19-23
摘要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而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且呈现出低龄化、暴力化、团伙化、智能化等明显倾向。本文认为青少年犯罪的实质是其社会化过程的中断,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虽有其主观条件,但社会、家庭、学校更有其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社会、家庭、学校应三位一体,三管齐下,且以预防为主,从源头上制止青少年犯罪。
关键词青少年 犯罪 社会化过程 预防
DOI10.19371/j.cnki.issn1008-6021.2004.04.005
URL查看原文
语种中文
原始文献类型学术期刊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library.ouchn.edu.cn/handle/39V7QQFX/117838
专题国家开放大学安徽分部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第一作者单位国家开放大学安徽分部
第一作者的第一单位国家开放大学安徽分部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海艳. 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学思考[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04):19-23.
APA 李海艳.(2004).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学思考.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04),19-23.
MLA 李海艳."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学思考".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04(2004):19-23.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李海艳]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李海艳]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李海艳]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相关推荐
电大教师合作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远程学习者网上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远程学习者学习状态探微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五项修炼对教师合作的启示
浅析我国高校加强“通识教育”的迫切性
远程学习者网上有效学习的影响因素分析
解读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及其现实意义
对鞍钢集团矿山公司成本控制的研究
财务软件在企业中的应用
粉墙黛瓦:中华文化的显象符号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