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一分为三”范畴——答坚毅同志
朱正国
1998-02-15
发表期刊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ISSN1006-2165
期号01页码:9-12
摘要矛盾这个范畴,平时是既指关系又指事物的,它其实是不妥的,并引起混乱。如果加以区分,那么,矛盾指关系、内在的关系;而事物指状态、外部联系。前者也可称本质或本质的矛盾,后者相应称之为现象或现象的矛盾。“一分为二”属于关系范畴,是本质的矛盾,而“一分为三”属于事物范畴,是现象的矛盾。内在矛盾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现象上呈现不同的状态,它是“一分为三”或“一分为多”的。
关键词矛盾 本质关系 一分为二 现象状态 一分为三
URL查看原文
语种中文
原始文献类型学术期刊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library.ouchn.edu.cn/handle/39V7QQFX/130897
专题国家开放大学
作者单位广东省云浮市广播电视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朱正国. 正确认识“一分为三”范畴——答坚毅同志[J]. 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01):9-12.
APA 朱正国.(1998).正确认识“一分为三”范畴——答坚毅同志.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1),9-12.
MLA 朱正国."正确认识“一分为三”范畴——答坚毅同志".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01(1998):9-12.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朱正国]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朱正国]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朱正国]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相关推荐
知识形态、产业分类与新经济统计
用“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分析两个“必要劳动时间”
理性文化——法治的文化生态环境
股份合作制——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有效的制度基础
企业是人自由发展的形态——企业存在逻辑的再思考
心理矛盾与心理健康
技术进步、工资增长下的经济增长模型——马克思利润率平均化数字模型的一个改进
广东温氏集团企业“和”文化精神的制度化研究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和创新劳动
综合与创新——读李羽中的《新经济学》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