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文艺创作中的“美丑必露”与“美丑对照”
肖兰英
1999-05-15
发表期刊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ISSN1008-6382
期号02页码:33-34
摘要<正> 在我国古代文论中,强调文艺创作要善恶必书,美丑必露。班固在总结《史记》的写作原则时,就提出了“不虚美”、“不隐恶”。刘知几在《史通·感经》篇中进一步发展了班固的观点,“苟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斯为实录”。古代文论中提倡的这种“美丑必露”的原则,仍在后世的文学创作中广泛运用。吴组缃曾在《如何创作小说中的人物》中指出:“世上绝没有完全的好人,也没有完全的坏人”。老舍也说过:“我恨坏人,可是坏人也有好处;我爱好人,而好人也有缺点。”(《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这才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审美原则。而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我们的现当代文学曾走过一大段弯路。在三、四十年代,左翼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急功近利、贴标签、定框框等倾向,具体表现为按照固定的模式去写人,按照一定的“方程”
关键词美丑对照 文艺创作
URL查看原文
语种中文
原始文献类型学术期刊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library.ouchn.edu.cn/handle/39V7QQFX/133088
专题国家开放大学重庆分部
作者单位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第一作者单位国家开放大学重庆分部
第一作者的第一单位国家开放大学重庆分部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肖兰英. 略论文艺创作中的“美丑必露”与“美丑对照”[J].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02):33-34.
APA 肖兰英.(1999).略论文艺创作中的“美丑必露”与“美丑对照”.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02),33-34.
MLA 肖兰英."略论文艺创作中的“美丑必露”与“美丑对照”".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02(1999):33-34.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肖兰英]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肖兰英]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肖兰英]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相关推荐
略论语文教学设计
论远程教育模式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对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思考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