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危废填埋场与水源的缓冲距离及其调控 | |
吉栋梁1; 徐亚2; 黄兆琴1; 杜布云1; 赵曼颖2,3; 杨枫2 | |
2022-10-06 | |
发表期刊 | 中国环境科学
![]() |
ISSN | 1000-6923 |
卷号 | 43期号:02页码:712-721 |
摘要 | 针对干旱区气象和水文地质条件下,危废填埋场缓冲距离不明的问题,建立了渗滤液中污染物渗漏及其迁移转化的多过程模型,模拟污染物的稀释衰减过程,结合安全用水限值的确定,构建了缓冲距离计算框架,并选择典型场地开展案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污染物需要的稀释与衰减倍数(RDAF)不同,有机物2,4-滴(2,4-D)的初始浓度大,毒性强,需稀释衰减667倍,是重金属As与Cd稀释衰减系数的6倍,不同污染物的稀释衰减倍数(DAF)与缓冲距离的敏感程度有关,有机物的DAF对缓冲距离更敏感.尽管2,4-D的DAF最大,但缓冲距离远小于重金属As与Pb的972m和942m.综合考虑所有污染物缓冲需求,干旱区典型危废填埋场的缓冲距离为972m,与常规认知相反,缓冲距离需求大于湿润地区而仅略小于海滨地区.进一步考虑了参数不确定性分析下95%置信区间的安全用水要求,缓冲距离需达到3465m.为满足敏感水源与填埋场缓冲距离的实际需求,对填埋废物采取预处理的方法优化缓冲距离.以As为例,通过预处理将其初始浓度从1.2mg/L降至1.02mg/L,缓冲距离可降至200m,说明干旱区缓冲距离需求对初始浓度更为敏感. |
关键词 | 稀释衰减 缓冲距离 重金属 安全用水 |
DOI | 10.19674/j.cnki.issn1000-6923.2023.0030 |
URL | 查看原文 |
收录类别 | 北大核心 ; CSCD ; AMI |
语种 | 中文 |
资助项目 | 江苏省产学研合作项目(BY2021529);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C1806304,2018YFC18009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708529) |
原始文献类型 | 学术期刊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library.ouchn.edu.cn/handle/39V7QQFX/150672 |
专题 | 国家开放大学江苏分部 |
通讯作者 | 赵曼颖 |
作者单位 | 1.江苏开放大学环境生态学院; 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3.吉林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
第一作者单位 | 国家开放大学江苏分部 |
第一作者的第一单位 | 国家开放大学江苏分部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吉栋梁,徐亚,黄兆琴,等. 干旱区危废填埋场与水源的缓冲距离及其调控[J]. 中国环境科学,2022,43(02):712-721. |
APA | 吉栋梁,徐亚,黄兆琴,杜布云,赵曼颖,&杨枫.(2022).干旱区危废填埋场与水源的缓冲距离及其调控.中国环境科学,43(02),712-721. |
MLA | 吉栋梁,et al."干旱区危废填埋场与水源的缓冲距离及其调控".中国环境科学 43.02(2022):712-721.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条目无相关文件。 |
个性服务 |
查看访问统计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吉栋梁]的文章 |
[徐亚]的文章 |
[黄兆琴]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吉栋梁]的文章 |
[徐亚]的文章 |
[黄兆琴]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吉栋梁]的文章 |
[徐亚]的文章 |
[黄兆琴]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相关推荐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