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方式、灌水量及施氮量对小麦、玉米周年水分利用的影响
杨永辉1,2; 武继承1,2; 高翠民1,2; 张洁梅1,2; 潘晓莹1,2; 何方1,2; 王越1,2; 王芸3
2020-06-24
发表期刊水土保持研究
ISSN1005-3409
卷号27期号:04页码:134-141+148
摘要为探明不同灌溉方式、不同灌水量与氮肥用量条件下小麦、玉米周年水分利用机制,采用田间试验,开展了喷灌与地面灌条件下灌水次数(0,1,2,3次,450 m~3/hm~2)与施氮量(小麦季:180,240,270 kg/hm~2;玉米季:210,270,330 kg/hm~2)对小麦、玉米生长及产量和灌水利用率、小麦生理特征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喷灌较地面灌更利于小麦叶片SPAD值的提高。在不同灌量条件下,喷灌更利于促进小麦光合速率的提高,且以N270+3水处理的光合速率最高,其次为N180+1水处理。在中低氮水平,地面灌以灌2水产量最高,而喷灌在灌1水条件下产量最高。玉米产量在低氮和高氮水平下,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中氮(270 kg/hm~2)水平则表现为先增加而后降低的趋势,且中氮水平的玉米产量相对较高。对周年效应而言,喷灌的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和灌水利用率基本均高于地面灌。在两种灌溉条件下,均以小麦、玉米分别灌2水[450 m~3/(hm~2·次)],周年施氮量510 kg/hm~2的周年总产量最高。周年总灌水利用率在两种灌溉条件下均以周年总施氮量390 kg/hm~2+总灌水900 m~3/hm~2最高,其次为中氮(N240+N270)灌1水处理。周年总水分利用效率以喷灌周年总施氮量510 kg/hm~2+总灌水900 m~3/hm~2最高,以地面灌周年总施氮量510 kg/hm~2+总灌水1 800 m~3/hm~2最高。说明适当减少灌水更利于周年小麦、玉米水分利用率的提高。从增产与节水综合因素考虑,推荐小麦、玉米周年灌水施肥模式为:小麦N240+玉米N270+喷灌各2水[450 m~3/(hm~2·次)]。
关键词喷灌 地面灌 灌水量 氮肥用量 水分利用
DOI10.13869/j.cnki.rswc.2020.04.018
URL查看原文
收录类别北大核心 ; CSCD
语种中文
资助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7YFD0301102);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182102110060)
原始文献类型学术期刊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library.ouchn.edu.cn/handle/39V7QQFX/51538
专题国家开放大学河北分部
作者单位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2.农业部作物高效用水原阳科学观测站;
3.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杨永辉,武继承,高翠民,等. 灌溉方式、灌水量及施氮量对小麦、玉米周年水分利用的影响[J]. 水土保持研究,2020,27(04):134-141+148.
APA 杨永辉.,武继承.,高翠民.,张洁梅.,潘晓莹.,...&王芸.(2020).灌溉方式、灌水量及施氮量对小麦、玉米周年水分利用的影响.水土保持研究,27(04),134-141+148.
MLA 杨永辉,et al."灌溉方式、灌水量及施氮量对小麦、玉米周年水分利用的影响".水土保持研究 27.04(2020):134-141+148.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杨永辉]的文章
[武继承]的文章
[高翠民]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杨永辉]的文章
[武继承]的文章
[高翠民]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杨永辉]的文章
[武继承]的文章
[高翠民]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相关推荐
间伐对华北落叶松林林分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