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
| 赵纲
|
| 2013-09-10
|
发表期刊 | 学理论
 |
ISSN | 1002-2589
|
卷号 | No.667期号:25页码:192-193 |
摘要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资源性,来源于其社会性、传承性、流动性、价值客体性等特性,其丰富性和多样性关系到未来世代的福祉。图书馆得天独厚的资源收藏、整理、典藏等条件,使得其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文化资源保存开发事业之中甚有必要,有利于活态文化的开发式保存。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及社会教育等职能,决定了图书馆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行性。其保护范围包括文化遗产本身,相关实物、场所,人三部分。收集整理和宣传展示是图书馆重要的保护举措。 |
关键词 | 图书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
URL | 查看原文
|
语种 | 中文
|
原始文献类型 | 学术期刊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ir.library.ouchn.edu.cn/handle/39V7QQFX/77806
|
专题 | 国家开放大学陕西分部
|
作者单位 |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
|
第一作者单位 | 国家开放大学陕西分部
|
第一作者的第一单位 | 国家开放大学陕西分部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赵纲. 论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
学理论,2013,No.667(25):192-193.
|
APA |
赵纲.(2013).论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学理论,No.667(25),192-193.
|
MLA |
赵纲."论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学理论 No.667.25(2013):192-193.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