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既”与“即”的异同及其虚化过程
郝轶鸣1,2
2010-11-10
发表期刊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ISSN1008-8350
卷号15期号:06页码:38-39
摘要"即"和"既"是古汉语文献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两个词,音、形、义比较相近,却又有很大区别。通过"即"与"既"字形差异、用法差异和语法功能演变三个角度辨析,分析"既"与"即"虚化过程的清晰轨迹。
关键词“既” “即” 字形 用法 语法功能 虚化
URL查看原文
语种中文
原始文献类型学术期刊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library.ouchn.edu.cn/handle/39V7QQFX/93009
专题国家开放大学山西分部
作者单位1.山西广播电视大学;
2.中国人民大学
第一作者单位国家开放大学山西分部
第一作者的第一单位国家开放大学山西分部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郝轶鸣. 试论“既”与“即”的异同及其虚化过程[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5(06):38-39.
APA 郝轶鸣.(2010).试论“既”与“即”的异同及其虚化过程.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5(06),38-39.
MLA 郝轶鸣."试论“既”与“即”的异同及其虚化过程".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5.06(2010):38-39.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郝轶鸣]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郝轶鸣]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郝轶鸣]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相关推荐
后博客时代的传播媒介——“微博”在电大教学中的应用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策
关键帧动画技术综述
用三个平面理论透视“副+名”现象
农村信用社客户群分类和培育上的问题及对策
试论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
新课标下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若干想法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