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与“新状态文学”现象
钱旭初
2007-12-15
发表期刊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ISSN1673-0887
卷号No.103期号:06页码:49-52+62
摘要《钟山》杂志在我国新时期文学思潮的引领和倡导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尤其在"新写实小说"和"新状态文学"的倡导上更是功不可没。文章重点就《钟山》对"新状态文学"的倡导进行了反思,认为"新状态文学"的倡导和理论构架具有召唤性与浪漫性、模糊性与矛盾性、功利性与策略性等特点,因此在更大程度上是一次占据文化市场份额的话语权力争夺。但由于话语圈的狭小和文化场的紊乱,所策划的"新状态文学"最终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
关键词《钟山》 “新状态文学” 反思
URL查看原文
语种中文
资助项目2005年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立项课题
原始文献类型学术期刊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library.ouchn.edu.cn/handle/39V7QQFX/107258
专题国家开放大学江苏分部
作者单位江苏广播电视大学 江苏南京210036
第一作者单位国家开放大学江苏分部
第一作者的第一单位国家开放大学江苏分部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钱旭初. 《钟山》与“新状态文学”现象[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No.103(06):49-52+62.
APA 钱旭初.(2007).《钟山》与“新状态文学”现象.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No.103(06),49-52+62.
MLA 钱旭初."《钟山》与“新状态文学”现象".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No.103.06(2007):49-52+62.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钱旭初]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钱旭初]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钱旭初]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相关推荐
广播电视大学当代文学教材建设刍议
论鲁迅小说与现代都市及城镇意象
文学意识与媒体意识的重奏——《钟山》与“新写实文学”的兴起
江苏社区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郭平的叙事法——评郭平小说集《后来呢》
多义性文化空间——鲁迅纪念馆(博物馆)谈
从“生活政治”到“精神政治”——评《三四十年代上海现代市民小说价值重构》
紫色的苜蓿 红色的玫瑰——《带灯》正文、后记互文阅读
从“新写实”到“新状态”——《钟山》杂志的文学运作谈
社区教育品牌建设的若干问题思考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