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趣”及其教学意蕴
周海涛
2024
发表期刊中小学教材教学
ISSN2095-9338
期号2页码:16-20
摘要知识的力量源自知识的“趣”,知识的“趣”分为真趣、善趣和美趣。从知识关切个体生命与人追求真善美本性相联系的视角,回答了“何以具备‘真善美’趣的知识最有力量”。知识的“趣”对教学的意蕴体现在三个方面:引发对教学内容观的反思、提供重建教学内容的契机以及呼吁知识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整合。
关键词知识力量 真善美 知识内容 教学方法
DOI10.19878/j.cnki.zxxjcjx.2024.02.001
URL查看原文
语种中文
资助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一般项目“康德批判哲学体系中的教育思想及其对中国教育学体系建构的启示”(BAA230046)
原始文献类型特色期刊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library.ouchn.edu.cn/handle/39V7QQFX/170402
专题国家开放大学广东分部
作者单位惠州开放大学
第一作者单位国家开放大学广东分部
第一作者的第一单位国家开放大学广东分部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周海涛. 知识的“趣”及其教学意蕴[J]. 中小学教材教学,2024(2):16-20.
APA 周海涛.(2024).知识的“趣”及其教学意蕴.中小学教材教学(2),16-20.
MLA 周海涛."知识的“趣”及其教学意蕴".中小学教材教学 .2(2024):16-20.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周海涛]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周海涛]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周海涛]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相关推荐
太仓广东温氏家禽有限公司质量成本管理策略研究
从忠实到创生:模仿学习理解的视域转换
课程隐喻的审美性反思——兼论“课程作为跑的艺术”隐喻及其教育意蕴
人工智能与教学的交集:历程检视与路向选择
教师课程能力发展的困境、探因与突围
从建构主义到建造主义:面向深度学习的知识教学范式转向
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关键在教学文化重建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课程能力变革与重塑
教师课堂教学的文化适应性及其培育
创客课程开发的困境与突破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